奇石欣赏中的大小之美

首页    赏石知识    奇石欣赏中的大小之美
2023年10月3日 00:47
浏览量:0

大与小,是相对而言的,现代汉语就是这样讲的。日常生活中,人们看到的万事万物,不是大就是小,谁也不会留心研究它。其实,大与小还是有很多学问的。它不仅包括哲学、数学,而且还包括美学等领域。单从奇石欣赏方面,也可做出不少文章。只要你正确认识大小的辩证关系,把握大与小的审美特征,就能观“大”石,见其雄显其势,观“小”石,见其精显其珍,从中得到无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理。

 

大与小,是有无穷趣味的。一块普通的石头,看起来不起眼,但若冠以大或小的称呼,其含义就不一样了。比如说“石”这样称呼便没有什么?如果说“大石”或“小石”,情趣就发生了变化,如果再加一点修饰或形容词。如“大石之骨”、“小石之玄”、意蕴就更浓了。甚至可以拟人化了。如果把某个“美石”由大看小,或由小看大,除了它本身固有的审美特征之外,还会给人以崭新的美感和生活情趣。

 

大或小的论述,由来已久。我国历史画论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:“宇宙之间,唯山水为大”。诚然,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,千奇百怪,有大有小,纯属于“大物”。所谓“大”,《辞海》中特指物体的面积、体积、重量、数量、强度以及范围等方面已经超过所比较物的对象。如果从艺术审美的观点去认识,还特指对自然美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。我们知道,美学中有“崇高”一词,所谓崇高之美,其内涵是丰富和深邃的。但它离不开诸如高大、雄伟、壮观。气势等特征。从赏石活动看,凡能引起崇高和美感的,它必然包含这些景色的特征。如奇石《黄山览胜》、《华山雄姿》、《剑门雄关》等,只要同“大”联系起来,就可以让人产生崇高之感,因为它是祖国的锦绣河山,除了具有状物美景的因素外,还有了思想文化的精神内涵。《诗经》上说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不仅对大山敬佩,而且对具有崇高德行人的不胜敬意。由此得知,山水奇石之大,不仅表现在地理空间的表层层次之中,而且也表现在与人们精神境界相交融的审美意识的深层层次之中。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大,就能把握其蕴含的丰富的美学情趣和艺术哲理。

 

奇石,在大自然面前,再大也不过是小焉哉。所以赏石界常说:“以小见大”,也就是说“一滴水见太阳”。按常理分析:小是手段、大是目的、小是形式、大是内容,小的形式可以反映大的内容。他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。需要强调的是,不论是手段、还是目的,他们中间始终贯穿着一个艺术创作过程,是相互依从、不可分割的、以小见大,这个大不是单纯的大,而是寓大与小:这个小,也不是真正的小,而是包含着大,甚至可以说,大能变小,小能变大,关键是人们怎样去感悟它。本人收藏的一块景观石《锦绣河山》,看石体:石小咫尺,看内容:“写景千里”。其画面,山高水小,千岩万壑,层恋叠嶂,不仅浓缩了大自然的壮丽秀美,而且再现了大自然的雄伟气势。用唐代画家王维的话讲是“以咫尺之图,写千里之景、东西南北,宛在目前”。让人从“小”石看到了祖国山河之大疆土之美。

 

以大观小,是赏石界的另一种说法。此语出自宋代科学家沈括的《梦溪笔论》之中,他说:“大都山水之法,盖以大观小,如人观假山耳朵”。所谓小,是与大相对而言的。意思说,如果用常用方法,从下往上观赏山景,只能看到一部分“岂可山水重重悉见”。如果从上往下观赏山景,原来似乎比较大的范围也就看得小了,也正因为小,才看得全,才“宛在目前”,正因为站的高,才识“东南西北”。孔子讲:“登东山而小鲁,登大山而小天下”。也就是这个意思。以大观小,还有一层意思,就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,从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、愿望和满足他们审美需要出发,通过慧眼发现、艺术创造把生活中的美,包括大自然的美真正挖掘和变现出来。如果说以小见大是通过艺术作品体现现实之美,那么它和以大观小就不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,而是整个艺术观赏和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侧面,它们是互为补充和相互促进的。

 

奇石欣赏中的大,有雄伟之美、气势之美、霸气之美“巨岩可观万卷书”;奇石欣赏中的小,有精巧之美,玲珑之美和把玩之美,“小石能藏千家画”。在赏石中,不一定要分出大小。单从形体而言,奇石有大有小。大有大的体魄,小有小的韵味,各有所长。小品石以精道堪称奇石之首,这也是赏石界公认的,赏石不论大小。